更新時間:2016-02-29 13:30:43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荀姓的來源_荀姓起源_荀姓的來歷
姓氏源流
荀(Xún)姓源出有四:
1、 起源于遠古時期,是軒轅氏部落首領(lǐng)黃帝的后代。相傳,黃帝有25子,分姓12姓,荀就是12姓之一。
2、黃帝時,有個大臣叫荀始,是個手巧心靈的藝師,他專門負責(zé)制作大小官員的官帽。
3、出自姬姓,以國名為氏。據(jù)《姓苑》所載,公元前十一世紀,周文王的第十七個兒子被封于古郇國(今山西省臨猗縣,一說在今山西省新絳縣),建立姬姓郇國,為伯爵,史稱郇伯。春秋時被晉國武公所滅,其后代子孫遂以國名“郇”為氏,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。
4、出自晉國大夫原氏黯。晉武公滅荀國,以賜原氏黯,原氏黯別為荀氏,稱荀黯,荀息。荀息生逝敖,逝敖生荀林父,荀林父后別為中行氏;荀林父之弟荀騅,其后別為程姓;逝敖生幼子荀首,荀首之后別為智氏等 。荀林父衍生的中行氏,在晉國失勢后,改為荀氏,其后有荀子,荀子后有荀氏八龍,到漢宣帝時,因宣帝名詢,荀詢同音,荀姓只得姓孫,連他們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孫卿。
春秋時,晉國公族原氏黯受封于荀邑(今山西省正平縣西),其后以邑名“荀”為氏。
又據(jù)《左傳杜預(yù)注》所載,春秋時,晉國荀氏的支子(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)食采于程邑(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),其后以邑為氏,稱程氏,是為山西程氏。
春秋時期晉國出現(xiàn)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卿族。荀姓就是其中之一。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,后來遷到新絳縣西。荀林父、荀賓、荀家、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,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。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。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(guān)中地區(qū)咸陽東北的程邑。但是當(dāng)時咸陽附近應(yīng)該屬于秦國的領(lǐng)地,晉國雖曾擁有“河西八城”,它的領(lǐng)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。作為荀驩采邑的程邑, 應(yīng)該在今山西省境內(nèi)。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,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,改姓程氏。
遷徙分布
荀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人口基數(shù)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荀姓出自姬姓。上古周朝時候,周文王有一個兒子被封到郇邑(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)為爵,稱為郇伯。郇伯在郇邑建立了郇國。后來他的子孫就以郇為姓氏,并且將郇去耳字旁加草字頭,成為荀姓。
還有一支荀姓的起源是源自遠古黃帝時期。傳說黃帝之子有二十五,有姓名者十四個人,得姓十二個,而荀姓就是其中之一。
荀氏八龍,詳細見百度百科荀。
荀氏譜是歷史著名譜牒,輩分首家。
關(guān)于荀姓的變化,還有一個說法: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名叫逝敖,被分封在荀邑(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),他的兒子以地名為姓氏,叫荀林父。荀林父的后代就都姓荀。
在春秋時期,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內(nèi)。荀氏后來又分為荀氏、中行氏和智氏三支。荀子,名況,戰(zhàn)國時期思想家、教育家,趙國人。他提出了人定勝天思想,同時還認定人性生來是“惡”的,要有“師法之化、禮義之道”才可以為善,因此教育不可或缺,《荀子》第一篇就是《勸學(xué)》;在經(jīng)濟上他提出強本節(jié)用、開源節(jié)流等主張。他的散文說理透辟,結(jié)構(gòu)謹嚴,著有《荀子》。戰(zhàn)國時期的著名人物韓非、李斯都是他的學(xué)生。